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水利工程
安康城堤和汉江护岸修复加固工程
发布时间:2014-03-05     作者:   分享到:

blob.png

blob.png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江从安康市区流过,将市区分为江南城区和江新北城区两大部分。江南城区又分为老城区(大部分在城墙范围内)和新城区(在老城区南)。老城区西、北、东三面临水,屡遭洪水洗劫。据史书记载,自公元前180年至1974年中,洪水入城有14次。1983年8月1日,汉江发生特大洪水(简称83.8洪水),洪峰流量31000m3/s,城区相应洪水位257.25m,洪水漫溢城堤,老城区1/3的城堤被毁,2/3的房屋变为废墟,市政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近百个工、商、交通企业遭到毁灭性破坏,水毁城堤缺口6处,长544m。城堤内外坡滑塌27处,长1600m,护岸滑塌走动6处,长500余m,总破坏长度2600m以上。水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陕西省水电设计院承担了城区城堤和汉江防护岸修复加固工程的设计任务,1984年9月由王毓亭、赵伸义等人完成初步设计,1985年7月完成施工详图设计。1987年11月全部工程竣工。

    工程设计从安康地区实际出发,城堤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定为29400 m3/s,相应设计洪水位256.9m。尽可能利用老城堤,同时注意到城堤基础存在承载力相差悬殊的特点,对城堤决口段的技术措施采取区别对待。

    安康城堤和汉江护岸修复加固工程具有防洪抢险、修复重建的双重性质,设计除要求堤、岸工程安全稳定性,还应便利防洪抢险,安全转移等应急预案的操作。设计工作根据城堤地形和汉江防护特点,修复加固工程着重于护岸和城堤基础加固处理。尽可能保持城墙风貌,合理采用钢筋混凝土轻型结构,减轻上部负荷,以利于堤、岸稳定。安康城堤分东、北、西三堤,南为汉白公路,原有城门六处(北堤4处,东西堤各一处),汛期防洪抢险点太多,管理不便,设计中在确保堤防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交通门,增设环城大道,改善交通条件。已有城堤大部分建于400~900多年以前,由于屡遭洪水袭击,多次修复,工程质量低下。堤外蓬屋杂沓,垃圾废物脏乱不堪,整治后,改善环境,美化景观,为在堤外沿江建成一所人民群众休闲游览的场所创造条件;在保证防洪标准改善环境的原则下,尽可能利用旧城堤、码头、闸口等原有工程,以节省投资。

    安康城堤分东、西、北三段,东城堤长1240m,设计最大城墙高11m,堤顶宽7m堤前后结合内外环城道路,方便城市交通。北城堤全长2294m,城堤、护岸工程按城市规划,内环路紧邻城堤,堤外民房全部拆除。根据原工程条件布设方形城垛三处,保留龙王庙旧址一处,城堤外侧坡脚至江边距离为23~25m,城堤结构布置为台阶式。北堤外环以防洪抢险为主,护岸修复时,重点整修岸线,保留原码头。西堤全长718m,“83.8”洪水后,城堤基本完好,整修工程以固基为主,堤内外两侧加戗台,以保护堤脚,延长渗透途径。

    安康城堤和汉江护岸修复加固工程设计中,根据原安康城堤挡土墙多为灰土基础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处理采取三种方法。一是重锤强夯基础处理;二是水力振冲桩基处理;三是2:8灰土地基处理。

    设计根据交通要求,原有城堤交通口保留东堤西堤原朝阳门和金川门,北堤保留水西门和汉江大桥门。保留的交通门均设防水平面和“人”字型钢闸门,要操作灵活,止水可靠,以防御洪水。

    大桥门地形较高,结合汉江水运码头下河道路,修建了环形坡道和大门广场,并设花坛。北堤东、西两端修建方亭,大小北门封堵后形成的方形城垛,增设了长廊,保留了原龙王庙旧址,并竖立了洪水纪念碑。既美化了城市,又保留了城墙风貌。加固重建的城堤两侧和护岸工程,在有交通要求的地方,均设上下踏步,使堤防工程布置协调紧凑、实用美观。

    该工程荣获1988年度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1989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